揚州市水利專家徐炳順、王祖明先生去高郵收集史料,現場查看了高郵鎮國寺景區西側不久前挖出的部分老石堤。徐炳順查找有關史料和參看《康濟河記》、《老堤記》、《修中堤記》發現,高郵運河老西堤石堤是揚州境內遺存的宏偉石堤,呼吁有關方面,保護好石堤。
        明永樂年間始建
        數十萬丁夫鳩磚石砌成
        在現場看到,在高郵鎮國寺的西側不遠,有一道200多米長的巨石砌成護岸,每塊條石都有1米3長,35厘米多高,綿亙向北,氣勢非常宏偉大,老西堤外便是茫茫高郵湖。工人們正在挖土、修堤,努力恢復石堤舊時面貌。
        這道石護岸修于何時,徐炳順介紹,明永樂年間,為擋御平阿、張良、新開等湖(后統稱高郵湖)風浪,陳瑄筑石堤,后多稱老西堤。所謂石堤,其實臨水面是石墻,墻后是磚土。對此,《明太宗實錄》作了記載,但比較簡單。到萬歷初年,任高郵知州的吳顯,在《老堤記》中說到“堤長亙四十里”,于明朝初年永樂年間平江伯陳瑄,動員“丁夫數十萬,鳩磚石而砌之”。從動員的人數來看,老堤的規模氣勢宏大,此即為高郵老西堤之始。
        明弘治時,康濟河開挖后,老堤被遺棄一旁。大學士劉健在《在康濟河記》中說到,高郵州運道長有90里,有30里在新開湖中行走,湖東有堤,明初管河人員用樁木、磚石護堤,決而復修,不計其數。湖西側有張良、甓社、平阿等湖,瀠回數百里,西風大作,波濤洶涌,船與沿堤樁、磚石相撞,船毀溺水,時有發生。新任高郵知州毛寔到任后,以除湖險為首要。弘治三年(1490年),他與戶部侍郎白昂聯合,在老西堤之東三里開河。這樣一來出現了三道堤:西為陳瑄所筑的老西堤;中間一道土堤稱為中堤,在老堤與中堤之間有農田1.8萬畝,稱為圈子田;中堤之東稱為東堤。漕舟行于中堤與東堤之中,人獲康濟,孝宗皇帝賜為康濟河。康濟河在老西堤以東三里,康濟河開成后,老西堤雖然被遺棄一旁,但與中堤、東堤三堤在當時還是安全無恙。
        萬歷年間再重修
        吳桂芳親駕小船湖中查勘
        明嘉靖三十年(1551)以后,淮泗洪水南下,康濟河離老三里,瞻顧不到,缺壞不修,使水入圈子田,又成一湖,致中土堤潰壞,東堤受百里湖濤,便有1575年清水潭之決。老堤、中堤、東堤三堤殘壞,民田廬舍化為魚蝦之穴,高郵狼狽不堪,不可收拾。
        明萬歷三年(1575)八月,吳顯任高郵知州,遇清水潭大決,十月又復決,兩次堵口費用付之東流。明萬歷四年二月,總督漕運侍郎吳桂芳來到高郵,老百姓哭聲載道,長淚沾襟。吳桂芳向老人詢問,有何策能救高郵?大家說,修復老堤。吳桂芳親駕小船查勘,又舍舟登陸查閱東堤,并上疏恢復老堤。吳桂芳從蘇、常、鎮、揚、徐州、洞庭等處運來磚石,從池、泗、瓜、儀、天、寧等處運來灰木,從廬、風、淮、揚等處調來勞力。抽調泰州知州蕭景訓、寶應知縣李淶、泰興知縣劉伯澗、如皋知縣鄭人逵、興化知縣王三余等組成施工班子。工段劃分為三段,萬歷五年二月初十開工,南段800丈,由揚州通判蔡玠負責;中段2600丈,由吳顯和寶應知縣李淶負責;北段1300丈,由判官邢文誥負責。至十一月,老西堤、月河、新中堤(也稱中堤)全部完工,廢除東堤,完成了康濟河西徙。吳顯不忘吳桂芳之功,贊其“功績之美,有裨于國計”。
        解放后三次砌護坡
        擋御高郵湖風浪的防線
        “新中國成立后,揚州三次干砌石堰和塊石護坡。”徐炳順介紹。第一次是1950年,當時動員了35.7萬人,全面加固堤防,干砌石堰和塊石護坡。第二次是1956年,拓寬高郵至界首段里運河,康濟河成歷史遺跡,老西堤成為擋御高郵湖風浪頭道防線。第三次是1970年,在老西堤頂上加筑擋浪墻。1970年4至7月,由高郵縣淮河入江水道工程團,組織4400人,在老西堤頂上加做高2米,頂寬0.5米的擋浪墻,南起高郵船閘石工頭,北至界首二里鋪,全長26490米,俗稱26.5公里。同時對原有干砌塊石護坡,用水泥砂漿和混凝土灌砌,并于石工頭附近的擋浪石墻上書寫“提高警惕,保衛祖國,準備打仗。”巨型大字標語,每字約有3平方米大,頗為壯觀。現擋浪墻上的部分標語仍清晰可見。
        距今有500多年歷史
        揚州現存巨型石堤遺存
        “老西堤現在是淮河入江水道的西堤的重要組成部分,擔負著捍衛淮河行洪12000立方米每秒安全的重任,是揚州防汛的重地。新發現的老西堤石堤已有500多年歷史,完好無損,是揚州境內巨型石堤遺存,承載著厚重的歷史,它見證了揚州明代后期水情的重大變化,見證了運道的變遷和運河堤防的成長,記載了前人治水經驗和教訓。”徐炳順感慨地說。
        徐炳順認為,老西堤石堤記述了一段京官與地方官員結合,前赴后繼,從成功到失敗,到再成功的精彩的開河辦實事的歷史故事和慘痛難忘的水患災情。“提高警惕,保衛祖國,準備打仗。”巨字標語,有著警示教育作用,具有歷史和現實意義,在揚州境內實為鮮見。
        徐炳順表示,如今這里正在打造鎮國寺景區,巨石堤的發現無疑為景區增添歷史遺產,希望有關方面妥加保護。
             信息整理: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:m.haofa66.com

       

      設為首頁 | 加入收藏 | 聯系我們   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 Copyright © 2010-2021
      蘇ICP備10068214號-2   蘇公網安備32102302010144號   技術支持:平邑在線

     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|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|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|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无码|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一区二区| 亚洲an日韩专区在线| 亚洲AV色吊丝无码|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|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|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|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| 亚洲熟妇无码八V在线播放|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|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|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|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在线观看|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|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|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|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|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|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| 亚洲AV无码码潮喷在线观看|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| 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| 国产婷婷综合丁香亚洲欧洲|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| 国产精品亚洲AV三区|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|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|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|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|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产区对比|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|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|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|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| 亚洲精品二三区伊人久久| 青青青国产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|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|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|